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炎症
子宫肌瘤的诊治指南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9/4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医生凭借触诊可初步判断子宫状态。当子宫肌瘤存在时,子宫会呈现出增大迹象,且表面能触及不规则结节。若肌瘤为浆膜下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触诊时可明显感知;肌壁间肌瘤则会使子宫整体形态发生改变,质地变硬。
- 影像学检查
- B 超检查:这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可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B 超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肌瘤在子宫内的位置,明确其是位于肌壁间、浆膜下还是黏膜下;精准测量肌瘤大小,包括长径、短径、厚度等数据; 统计肌瘤数量,无论是单个肌瘤还是多发性肌瘤都能一目了然。在 B 超图像上,肌瘤通常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边界较为清晰。
- MRI 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如肌瘤与子宫肌层、内膜关系难以通过 B 超明确,或肌瘤位置特殊可能影响手术方案制定时,MRI 检查能发挥重要作用。MRI 可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对比度,清晰呈现肌瘤与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及相互关系,有助于医生更全面、 地评估病情,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精准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 宫腔镜 / 腹腔镜检查
- 宫腔镜检查:主要针对黏膜下肌瘤。宫腔镜可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医生能在直视下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清晰看到黏膜下肌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其与周围内膜组织的关系。同时,可在检查过程中对肌瘤组织进行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肌瘤性质,排除恶变可能。
- 腹腔镜检查:适用于浆膜下肌瘤的诊断。腹腔镜通过在腹部打孔,将镜头及操作器械送入腹腔,能够直观地观察子宫表面的情况,确定浆膜下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肌瘤的血运情况等。对于一些可疑病变,也可通过腹腔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 观察等待:对于肌瘤较小(直径<5cm),且无明显症状,如未出现月经异常、压迫症状,也未对生育功能造成影响的患者,尤其是临近绝经年龄的女性,由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会自行萎缩,可选择定期复查观察,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 B 超检查,密切关注肌瘤大小、位置及症状变化。
- 药物治疗
- 适用情况:适用于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例如,对于因肌瘤导致月经量增多但暂无手术意愿的患者,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 常用药物及原理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使用该类药物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可降低至绝经后水平,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一般用药 3 - 6 个月,肌瘤可缩小 30% - 60%。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因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且用药期间需注意补充钙剂。
-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可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使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水平下降,从而抑制肌瘤生长。一般每日口服 12.5mg - 25mg,连续服用 3 - 6 个月,可使肌瘤体积缩小。但米非司酮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导致月经紊乱,且长期使用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尚不明确,故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 手术治疗
- 子宫肌瘤切除术
-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宫腔镜手术。开腹手术适用于肌瘤较大、位置特殊或多发性肌瘤需全面探查子宫情况的患者,医生可在直视下完整切除肌瘤,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住院时间较长。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打 3 - 4 个小孔,借助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肌瘤患者,但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宫腔镜手术主要针对黏膜下肌瘤,通过宫腔镜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直接切除肌瘤,对子宫的损伤最小,术后恢复快,但仅适用于黏膜下肌瘤。
- 适用人群: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无论是单发肌瘤还是数量较少的多发肌瘤,只要肌瘤未严重破坏子宫肌层结构,均可考虑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但术后存在一定的肌瘤复发风险,复发率约为 20% - 30%,因此术后仍需定期复查。
- 子宫切除术
- 手术方式:有经腹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操作视野清晰,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子宫切除,但手术切口较大,恢复时间较长。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是经自然腔道进行手术,腹部无切口,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但对患者的阴道条件及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则兼具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大多数需切除子宫的患者。
- 适用人群:对于肌瘤较大、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或怀疑肌瘤恶变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后,患者月经停止,丧失生育能力,但可彻底解决肌瘤相关问题,且不存在肌瘤复发风险。
- 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股动脉穿刺,将栓塞材料注入子宫动脉,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使肌瘤缺血、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肌瘤,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子宫,但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术后疼痛、发热、感染、卵巢功能减退等,且存在一定的肌瘤复发率,约为 10% - 20%。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恢复情况,定期复查 B 超,了解肌瘤变化。
-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这是一种新型的 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波的聚焦特性,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肌瘤部位,使焦点处的肌瘤组织温度瞬间升高至 65℃ - 100℃,导致肌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无需麻醉,在清醒状态下即可完成治疗,治疗后恢复快,一般次日即可正常活动。适用于肌瘤直径≤10cm,且肌瘤距离子宫内膜、膀胱、直肠等重要器官有一定安全距离的患者。但该方法可能存在治疗不彻底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治疗,且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治疗后同样需定期复查 B 超,观察肌瘤变化情况。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对女性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实现对子宫肌瘤的精准诊断与 治疗,以下将从诊断与治疗两方面详细阐述。
诊断方法
治疗手段
在面对子宫肌瘤时,患者应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依据自身年龄、生育需求、症状严重程度、肌瘤大小及位置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以 保护自身健康。
上一篇:
常见子宫疾病类型解析
下一篇:
子宫内膜异位症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