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炎症
盆腔炎症性疾病的病因与感染途径详解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8/30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性传播病原体:这是引发 PID 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见的有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毒力强,可迅速侵犯生殖道黏膜,引起急性炎症,导致输卵管黏膜上皮损伤、坏死和粘连。沙眼衣原体则主要通过抑制宿主细胞代谢,破坏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其感染往往症状不明显,但易导致输卵管永久性损伤。
- 内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来自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厌氧菌如拟杆菌属、消化球菌属等。当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菌群可上行感染引起 PID。厌氧菌感染往往与盆腔脓肿、炎症迁延不愈相关,其代谢产物还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 其他病原体:少数情况下,PID 也可由支原体(如生殖支原体)、病毒等引起。此外,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盆腹腔手术后、流产后等,一些条件致病菌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 上行性感染:这是 PID 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病原体首先侵犯下生殖道,如阴道、宫颈,然后沿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盆腔腹膜。例如,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多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性生活混乱、不注意卫生等因素会增加上行感染的风险。正常情况下,宫颈黏液栓、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等对病原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但当这些防御机制受损(如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操作),病原体就容易突破防线引发感染。
- 淋巴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生殖道黏膜损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这种传播方式常见于流产后、分娩后感染,由于此时生殖道存在创面,病原体可经淋巴管扩散至盆腔。例如,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常通过淋巴途径引起盆腔炎症。
- 血行传播:较为少见,主要见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盆腔结核。结核分枝杆菌首先感染肺部等器官,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生殖器官,引发输卵管结核等盆腔炎症性疾病。
- 直接蔓延:腹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后,病原体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器官。如阑尾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扩散至右侧输卵管及卵巢,引起输卵管炎或卵巢炎。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其病因和感染途径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一、病因:病原体的多样性与协同作用
盆腔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且常为混合感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二、感染途径:多路径的病原体扩散
此外,一些危险因素会促进 PID 的发生,如性活跃期女性、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不使用安全套、有 PID 病史、宫腔内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宫腔镜检查等)后感染等。这些因素通过破坏生殖道防御屏障、增加病原体接触机会等方式,间接增加了感染风险。
总之,盆腔炎症性疾病的病因涉及多种病原体的协同作用,感染途径以上行性感染为主,同时存在淋巴传播、血行传播和直接蔓延等方式。了解这些特点对于 PID 的预防、早期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老年性阴道炎的成因与激素治疗浅析
下一篇:
急性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区别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