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妇科检查报告解读:高频专业术语释义指南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0/10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Ⅰ 度:正常范围。显微镜下可见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和乳酸杆菌(有益菌),白细胞数量极少(每高倍视野<5 个),无杂菌或病原体,提示阴道环境健康,无炎症风险;
- Ⅱ 度:基本正常。可见较多上皮细胞和乳酸杆菌,白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每高倍视野 5-15 个),可能存在少量杂菌,但无病原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日常卫生即可;
- Ⅲ 度: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轻度炎症。上皮细胞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每高倍视野 15-30 个),出现较多杂菌,可能伴随轻微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炎早期或外阴炎;
- Ⅳ 度:严重异常,提示明显炎症。几乎无上皮细胞和乳酸杆菌,白细胞满视野(每高倍视野>30 个),存在大量杂菌或病原体(如霉菌、滴虫),多伴随明显症状(如白带异味、豆腐渣样白带、外阴灼热感),需及时治疗。
- 霉菌(假丝酵母菌)阳性:提示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霉菌是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少量存在,当免疫力下降、阴道环境潮湿时易大量繁殖,报告中可能描述为 “可见假菌丝或芽孢”,患者常出现白色豆腐渣样白带、外阴剧烈瘙痒;
- 滴虫阳性:提示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是通过性接触或公共卫生用品传播的病原体,报告中描述为 “可见活动滴虫”,患者表现为黄绿色泡沫状白带、异味明显,需夫妻同治,避免交叉感染;
- 线索细胞阳性:提示细菌性阴道病。线索细胞是阴道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形成的细胞,报告中若标注 “线索细胞阳性”,且伴随 “胺试验阳性”(白带闻起来有鱼腥味),即可确诊,患者白带多为灰白色、稀薄状;
- BV 阳性:即细菌性阴道病阳性,与 “线索细胞阳性” 意义一致,是细菌性阴道病的简称,属于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的炎症,而非细菌感染引起的传统炎症。
-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正常结果。提示宫颈细胞形态正常,无癌前病变或癌细胞,建议每年常规复查即可;
- 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提示宫颈存在炎症。可能因宫颈炎、阴道炎刺激导致宫颈细胞出现轻度形态变化,无癌前病变风险,若伴随白带增多、腰骶部疼痛,需针对炎症治疗后复查;
-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临界结果。宫颈细胞出现轻度异常,但无法明确是否为炎症或癌前病变引起,需进一步结合 HPV 检测结果判断 —— 若 HPV 阳性,需做阴道镜检查;若 HPV 阴性,6-12 个月后复查 TCT;
-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轻度癌前病变。提示宫颈细胞出现轻度异型性,多与 HPV 感染相关,多数情况(约 60%)可自行逆转,建议结合 HPV 检测,必要时阴道镜检查,每 6 个月复查;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重度癌前病变。宫颈细胞异型性明显,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较高,需立即做阴道镜检查 + 宫颈活检,明确病变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如宫颈锥切术);
- 鳞状细胞癌 / 腺癌:恶性结果。提示宫颈存在癌细胞,需尽快住院进一步检查(如盆腔 MRI、CT),明确癌症分期并开展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 HPV 阴性:正常结果。未检测到 HPV 病毒感染,宫颈癌风险极低,建议每 2-3 年复查一次(结合 TCT);
- HPV 阳性:提示感染 HPV 病毒,需进一步区分 “高危型” 与 “低危型”:
- 低危型 HPV(如 HPV6、11 型):与宫颈癌无关,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尖锐湿疣),若外阴、阴道口出现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需及时治疗;若无症状,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6-12 个月后复查;
- 高危型 HPV(如 HPV16、18、31、33 型):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其中 HPV16、18 型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亚型(约占 70%)。若高危型 HPV 阳性,需结合 TCT 结果处理 ——TCT 异常需做阴道镜;TCT 正常则需在 6-12 个月后再次联合筛查(TCT+HPV)。
- HPV 持续阳性:指连续 2 次及以上检测均为同一高危型 HPV 阳性,提示病毒未被自身免疫力清除,宫颈病变风险增加,需缩短复查间隔(每 3-6 个月一次),必要时阴道镜检查。
- 子宫内膜厚度:不同时期正常厚度不同 —— 月经干净后(增殖期)约 4-6mm,排卵期约 8-10mm,月经来潮前(分泌期)约 10-12mm。若报告显示 “子宫内膜增厚(如增殖期厚度>8mm)”,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增生、息肉或肌瘤;若 “子宫内膜薄(如排卵期厚度<6mm)”,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与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不足)相关;
- 子宫肌瘤: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报告中会标注肌瘤的位置(如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大小(如 1.5cm×1.2cm)、数量。多数小肌瘤(<5cm)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肌瘤较大或引起月经增多、腹痛,需进一步治疗;
-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突起状组织,报告描述为 “子宫内膜内可见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大小多为 0.5-2cm。小息肉可能自行消失,大息肉或引起异常出血(如经期延长),需宫腔镜手术切除。
- 卵巢囊肿:卵巢内形成的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 生理性囊肿(如滤泡囊肿、黄体囊肿):与月经周期相关,多在 2-3 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报告中常标注 “囊性无回声,边界清,透声好,大小<5cm”,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 病理性囊肿(如巧克力囊肿、畸胎瘤):不会自行消失,可能逐渐增大,报告中可能描述为 “囊性回声内可见细密光点(巧克力囊肿)”“混合回声,内可见强回声(畸胎瘤)”,若大小>5cm 或引起腹痛,需手术治疗;
- 多囊卵巢(PCOM):超声下表现为 “一侧或双侧卵巢内可见≥12 个直径 2-9mm 的小卵泡,呈车轮状排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若同时伴随月经不调、多毛、肥胖,需结合内分泌检查确诊。
- 生理性盆腔积液:深度<2cm,无明显症状,多出现于排卵期、月经期或便秘时,无需处理;
- 病理性盆腔积液:深度>2cm,伴随腹痛、发热、白带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盆腔炎、宫外孕破裂或卵巢囊肿破裂,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 雌激素(E2):主要由卵巢分泌,反映卵巢功能。排卵期 E2 水平低(<100pg/ml),可能提示卵泡发育不良;绝经后 E2 水平低(<30pg/ml),是正常生理现象;
- 孕激素(P):排卵后由黄体分泌,判断是否排卵。若月经周期第 21 天(黄体期)P<5ng/ml,提示未排卵;P>10ng/ml,提示排卵正常;
- 睾酮(T):女性体内少量存在,水平升高(如>0.8ng/ml)可能导致多毛、痤疮、月经不调,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
- 促卵泡生成素(FSH):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月经第 2-4 天 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FSH>40IU/L,提示卵巢早衰;
- 促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 “LH/FSH>2-3”,是重要诊断指标;
- 泌乳素(PRL):过高(如>25ng/ml)会抑制排卵,导致月经不调或闭经,可能与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相关,需进一步检查。
- 单一术语异常≠疾病:如 “HPV 阳性” 不代表一定患宫颈癌,“盆腔积液” 不代表一定有盆腔炎,需结合多个指标(如 TCT+HPV 联合判断宫颈健康)、临床症状(如是否有腹痛、白带异常)及医生诊断综合判断;
- 及时咨询医生:若报告中出现 “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 等表述,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后续方案(如复查、阴道镜、药物治疗),不可仅凭术语自行用药或过度焦虑;
- 留存历史报告:将每次妇科检查报告按时间整理留存,便于医生对比分析(如观察肌瘤大小变化、HPV 是否持续阳性),更 评估健康状况。
妇科检查报告中常出现大量 术语,如 “清洁度 Ⅲ 度”“HPV 高危型阳性”“盆腔积液” 等,这些术语对非医学背景的女性而言往往晦涩难懂,容易引发焦虑或误判。掌握常见 术语的含义、正常范围及异常提示,能帮助女性 读懂检查报告,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下从白带常规、宫颈检查、妇科超声、内分泌检查四大核心检查项目,梳理高频 术语并进行通俗解读。
一、白带常规报告:解读阴道微生态健康
白带常规是妇科基础检查项目,主要评估阴道清洁度、病原体感染情况,报告中高频术语及释义如下:
(一)阴道清洁度
阴道清洁度是根据阴道分泌物中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划分的等级,反映阴道微生态是否平衡,共分为 Ⅰ-Ⅳ 度:
注意:清洁度 Ⅲ-Ⅳ 度需结合其他指标(如霉菌、滴虫)进一步判断炎症类型,不可仅凭清洁度自行用药。
(二)病原体相关术语
白带常规中会明确标注是否检出常见病原体,关键术语包括:
二、宫颈检查报告:关注宫颈癌前病变与感染风险
宫颈检查主要包括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报告中高频术语需重点关注:
(一)TCT 报告术语
TCT 检查通过采集宫颈细胞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常见术语及释义:
(二)HPV 报告术语
HPV 检测判断是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关键术语解读:
三、妇科超声报告:了解子宫、卵巢、盆腔结构
妇科超声(腹部 B 超或阴超)主要检查子宫、卵巢、盆腔是否存在结构异常,常见术语如下:
(一)子宫相关术语
(二)卵巢相关术语
(三)盆腔积液
盆腔内少量液体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主要起润滑作用,报告中常见描述及解读:
四、内分泌检查报告:判断激素水平是否失衡
妇科内分泌检查主要检测性激素六项(雌激素、孕激素、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常见术语及异常提示:
五、报告解读核心原则:避免自行判断,结合临床症状
总之,妇科检查报告中的 术语虽多,但只要掌握核心指标的正常范围与异常提示,就能初步读懂报告。最重要的是,报告解读需结合自身症状与医生 判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处理,维护妇科健康。
上一篇:
妇科炎症口服药服用:时间与剂量要点指南
下一篇:
早孕检查后需休息吗?不同情况的科学建议






